My search engines(Get information from Microsoft,Wiki and other technical site)

2007年4月7日星期六

对抗Google 微软3D虚拟地球

Google Earth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地图服务,其近来推出的3D城市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微软自然也不甘人后,在推出自己的Live Maps之后,今天又推出了Virtual Earth 3D的1.1 Beta版,打造自己的3D城市。

Virtual Earth 3D和Google Earth的3D城市功能非常类似,但无需专门软件,可以直接在浏览器运行。并且,Google Earth的3D模型大多为用户自行制作,而微软目前则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样做虽然扩充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但可以保证统一的质量标准。

目前,Virtual Earth 3D已经包括了美国10个大城市的3D模型显示。用户只需要登录maps.live.com,在工具栏上选择3D,安装插件就可以了。

Virtual Earth 3D 1.1 Beta官方下载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0/f/b/0fb0fab9-7f09-4bb6-86d8-8e791ba99ac5/Setup.exe

插件安装



首页



微软总部3D显示



2D地图显示



卫星照片显示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用Google的Gmail收微软Hotmail的邮件

  来自Gmail的好消息不断,前不久刚开始能够免费注册,现在它的中文版信箱又开通了从其它邮箱收取信箱的功能。如图一所示:

  不过在使用时,如果我们想收取Hotmail或者live邮箱中的邮件,却发现无能为力,因为这些邮箱还没有开通PoP3服务,那么怎么才能收取到这些邮件呢。我们可以采取一个迂回的方法。

  第一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v3.izymail.com/”,点击主页面中的“register”(注册)进帐号注册。如图二所示:

点击放大此图片

  这里输入你的hotmail或者live帐号与密码。输入完成后,点击“next”(下一步),这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提供给我们一个POP3服务器,记录以下内容:

  Incoming server: in.izymail.com

  Outgoing server: out.izymail.com

  Server type: POP / POP3 or IMAP / IMAP4

  并点击“subscribe”(同意)进入确认。如图三所示:

点击放大此图片

  第二步:登录你的Gmail信箱账户,然后单击页面右上角的“seting”(设置),然后选择“Accounts”(帐号)标签。在“Get mail from other accounts”(从其它帐号收取邮件)标签页下点击“Add another mail account”(增加另一个邮件帐号),这时系统会提示输入你另外一个想让Gmail收取邮件的电子邮件帐号。

  这里我们输入自己的Live或者Hotmail邮箱,点击“Next”(下一步),这里在图三所示画面中,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勾选一些是否保留原邮件,是否通过加密链接(这一项最好不选,不然添加帐号不易成功),是否在标签下面重命名等等选项。最关键的是在“POP Server”(POP服务端)中输入“in.izymail.com ”,最后点击“add account”就可以完成了(有时要多试几次)。如图四所示:

点击放大此图片

  当添加完成之后,由于Gmail目前支持通过Gmail信箱而以其它邮箱帐号发送邮件的功能,它会自动提示是否发送一个确认信实现上面的功能,由于笔者不喜欢这个服务,这里选择“No(you can change this later)”(不,你可以稍后更改)。如图五所示:

点击放大此图片

  第三步:当输入完成之后,就会在Gmail的“Label”(标签)下出现一个以Live信箱命名的文件标签。OK,你现在不用再登录Live邮箱也可以收邮件了。

  注意:用Gmail收取Hotmail邮件其实是使用“IzyMail”网站的邮件转服务,对于免费用户有些限制,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你的信件比较多,则不推荐使用。

更加精简!苹果电脑也玩Google桌面搜索

  Google现在正式推出了Mac平台的Google Desktop 1.0。这个Mac版的Google Desktop比Windows版的要精简,主要功能集中在文件搜索、邮件和网页。一个“快速搜索窗口”显示在桌面上,而查询的搜索结果显示在窗口的下拉菜单中。[点击下载 Google Desktop 5.1.703.13372] [点击下载Mac版本]


GoogleDesktop

界面Mac版的特色


  像Mac OS X系统集成的Spotlight功能一样,Google Desktop在后台对整台电脑进行索引。除了Google强大的网页搜索外,Google Desktop还能够搜索到Gmail和网页的浏览历史。而与Windows版的Google Desktop不同的是,Mac版本的Google Desktop目前还没有包含Google Sidebar或与邮件客户端进行整合,所以称它为精简版的Google Desktop。

2007年4月5日星期四

谷歌地图出现“交通流量”按钮

Google Ditu
Google Maps由于很多原因,一直没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Google Maps作为Google的主打产品之一,如果在中国市场一直都看不到它的踪影,那么用户必定会强烈不满。于是谷歌悄悄地打造了"本地",也即现在的"地图"。所以从一开始,谷歌地图就是Google Maps的中国补充。两者在风格上也非常接近。最大的区别是谷歌地图只显示中国的地图数据,没有卫星及航空图像。

谷歌地图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变得比较完善,作为一项普通的地图产品,该有的功能它都做上了。谷歌承诺会不断地改进地图服务,这一点它的确做到了。但同时谷歌地图也在注意与Google Maps之间的协调。比如读者Yang Sheng今天发现谷歌地图突然也出现一个"交通流量"按钮(需把地图缩小):

guge_ditu_traffic1.gif

如果你还记得,Google Maps在今年2月底已经增加了这个按钮,允许用户直接查看美国主要城市的交通状况。同样地,谷歌地图的"交通流量"按钮也只能用来查看美国主要城市的交通状况,并且由于谷歌地图上面并没有中国以外的详细地图数据,因此即使我们把地图放大,也只能看到交通流量的标记:

guge_ditu_traffic2.gif

尽管这个功能对于谷歌地图还没有实用性,但这样一来,谷歌地图看起来和Google Maps更协调了。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地图的相关文档并没有提到这个"交通流量"按钮,因此现在还不知谷歌将来会不会把这个功能也移植到谷歌地图里。如果它做了,那么我们又多了一项使用谷歌地图的理由了。



创建你自己的Google Maps——Google发布My Maps!

Google_my_maps_cool.jpg

  是否曾经看过不少人开发出各种有趣的Google Maps mashup,你自己很想尝试但又不懂编程?怎么办?不要紧,Google今天推出了一项名为Google My Maps的新服务,利用它,你只要会用电脑,就可轻易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Google Maps mashup。简单地说,My Maps是Google Maps的一项新功能,它允许用户即时在Google Maps上面创建自己的地图,比如添加地标及文字、图片、视频等描述内容,并且可以随意发布,和朋友共享。这是Google Maps自发布以来所增加的一项最重大的社会化功能。

  注:本文已更新

  进入Google Maps,你会看到左边的搜索记录旁多了一个新标签:My Maps

Google_my_maps_1.gif

  进入My Maps,你即可马上开始创建自己的地图,利用Google Maps提供的创作工具,你可以轻易地创造出如下的地图:

Google_my_maps_2.jpg

  你可以选择把所创建的地图完全公开,这样Google Maps将会收录它,让其它用户可以搜索它;如果你把地图设置为私有,那么你也可以邀请朋友来观看它。

  打个比方,你在深圳生活了很多年,你对于你家里附近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而Google Maps上面提供的信息你觉得并不足够,这样你就可以利用My Maps,自己创建一个地图,自由地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添加上去。这样你的朋友以及网络上的其他人就可以通过你创建的地图,了解该地区的情况。试想一下,当所有网民都利用这项功能创建了自己的地图,那么Google Maps将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具价值的地图服务。这就是社会化的威力所在:Google提供平台,用户产生内容,并且传播它。

  点击这里观看CNet提供的演示视频

  注意,当前这个功能还没正常推出,所以在Google Maps上面的My Maps标签下,会出现"Unable to contact server."的提示。但今天(美国时间,最迟是国内的明天)之内,这项功能会正式上线。稍后我再补充其它信息在这里。

  15:00更新:虽然目前还不能连接服务器,但部分功能已可抢先使用,直接在Google Maps上面用右击鼠标即可看到功能菜单。下面我试着创建一个地图:

Google_my_maps_3.jpg

  你可以添加文件说明,点击HTML后可直接编辑代码。这时你可以直接把图片或视频加进去。比如我加了一段YouTube视频进去:

Google_my_maps_4.jpg

  可以在上面创建路径和区域,我试着在区域里添加一张来自Picasa Web Albums的图片:

Google_my_maps_5.jpg

  在左侧,你可以管理你的地图元素:

Google_my_maps_6.gif

  当然,你也可以将地图公开:点击这里访问GSeeker的测试地图

  另外,在创建地图的时候,还可以直接生成KML文件,方便在Google Earth里浏览创建的地图:

Google_my_maps_7.gif

  地图管理界面,有多种排序方式:
Google_my_maps_8.gif

  还不赶快试一下?:D

2007年4月4日星期三

Google谷歌 拼音输入法功能介绍


智能组句

智能组句

谷歌拼音输入法的智能组句功能能聪明地理解您的意图。不论是简短会话聊天还是长篇文书撰写,您都将彻底告别以单词为基本单位的繁琐输入步骤。智能化的组句功能大大降低了您的选词时间,提升选词准确率,有效协助您增加工作效率,沟通更加顺畅。

流行词汇

流行词汇

借助丰富、强大的网络搜索资源,谷歌拼音输入法将互联网上的流行词汇、热门搜索词一网打尽。从“超女”李宇春、“型男”师洋,到八荣八耻、新长征路,流行词汇应有尽有,词库定时更新,让您事半功倍地轻松输入。

智能纠错

智能纠错

匆忙的拼写当中小错误难以避免,对于常见的输入错误,谷歌输入法将给予自动修正,如tign修正为ting。人性化的纠错功能大大提高拼写速度,在您的书写过程减少因错误更正产生的中断或耽搁,更让您不再因为敲打之中的小小手误而辞不达意,即使时间紧张,也能自在输入。

优化词频

谷歌根据互联网积累大量搜索信息量化统计了最佳词频,纳入输入法的智能组句技术,使谷歌拼音输入法带给使用者极高的首选正确率。写邮件、发帖子,使用最生动的网络语言,谷歌拼音输入法最优化的词频排序将满足您的书写需求,拼写输入将更加得心应手。

一键搜索

自定义短语
自定义短语

谷歌拼音输入法具有直接搜索候选词的功能,拼写输入的同时,只要您的计算机正连接网络,无需打开浏览器,轻点一键即可快捷查询该词的搜索结果。输入法结合搜索框一举两得,特别适合撰写工作报告、市场情报、学校论文等输入过程需要一边查找内容的使用时机。现在,在使用输入法的同时,您也能享受到谷歌全球领先搜索服务。

自定义短语

自定义短语

为了满足您的个性化拼写需求,谷歌拼音输入法可以自定义某些特别的简写,如输入“addr”就会输出“北京清华科技园科建大厦”等等,由您针对个人使用偏好自行设置,满足您的个人特殊需求。

英文提示

英文提示

如果您写作中时常需要切换中英文,又常拼不出要用的英文单字,使用谷歌拼音输入法打英文时,只需输入v,再加前几个字母,输入法自动提示您可能要找的单字,输入法几乎就像个英文词典,轻松协助英文拼字。

拼音首字母缩写

不同地区、省份的使用者运用拼音方式输入时,常常会因为口音而影响输入的准确率,谷歌拼音输入法提供简写以 z、c、s 代替 zh、ch、sh 的功能,输入全拼时也不受模糊拼音的影响。对南方口音中 zh、ch、sh 和 z、c、s 区分不清的情况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即使普通话不太流利,也能使用拼音轻松输入。谷歌输入法能读懂您的语言,降低口音差异的输入困扰。

可控词频调整

根据用户前一次的输入情况,谷歌拼音输入法能动态调整汉字的优先选择顺序,帮助您更迅捷、更准确的组词。例如,输入时,您经常使用“会”这个字,那么您可以把“会”的排序列在“h”的首位。输入“h”时,“会”立即优先出现,满足您的特殊需求。谷歌输入法的动态调整词频功能是根据您个人的具体需求来设定的,是否动态调整词频,一切由您决定。

支持繁体输入和 GBK 大字库

简体繁体都能打

不论是人名、地名,还是古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拼写时用到繁体字、特殊字在所难免。谷歌拼音输入法不仅支持繁体输入,还提供了强大的 GBK 大字库资源,满足您全方位的拼写需求。

首字固顶

一般来说,日常输入总离不开那么几个常用的字词。谷歌拼音输入法将常用字永远显示在第一候选项,方便您的日常输入。拼写时,需求频率最高的字词总是会适时的出现在首位,大大提高拼写速度。

网络同步

网络同步

如果您选择使用网络同步功能,谷歌输入法将个人字典和打字习惯储存在谷歌服务器上,不管您在哪台电脑,您只需登录谷歌帐号就可以恢复您完整的中文输入环境。谷歌拼音输入法是您真正的个性化的输入法。

笔划输入

笔划输入

对于某些生僻字,您有可能并不清楚它的拼音。这时,您可以尝试使用谷歌拼音提供的笔划输入功能。具体使用方法为:先按"u"进入笔划输入模式,然后用使用代码h(横),s(竖),p(撇),n(捺),z(折),d(点)依次输入该字的各个笔划。其中,n和d是相同的。例如,您希望输入"谷",则可以依次按下"upnpnszh"。


您的隐私

Google尊重并保护我们的用户的隐私。谷歌输入法的自动更新功能将定期地联系我们的服务器以检查您是否在使用最新的版本。此外,如在谷歌输入法隐私政策中所述,个人字典同步功能将会向您的Google帐户储存用户设置和和用户个人词典。此项功能可以随时通过选择输入法择窗口的"字典同步"轻易地取消功能或恢复功能

四大搞怪预测:Google输入法什么样

    【IT168 软话不软】
几何时,“Google一下”成了中国网民搜索资料时的口头禅。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打字的时候,或许也可以Google一下——因为Google
就要推出输入法。当然要申明一下,这一消息目前还处于“传闻”阶段。虽然“传闻”和Beat是Google最大的两个嗜好,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仔
细考量一下Google输入法的传闻,或许会发现,这一传闻并非全无可信之处。Google推出输入法的理由有几个可以站住脚:








Google拼音输入法?

    1、让Google更黏人


    搜索引擎缺乏“黏性”似乎已经是一个全球公认的真理,即使是如日中天的Google也不得不仔细审视一下这一隐患。所以,把病毒营销演绎到极致的Gmail。当然,就像没有VC会满意现有的投资机会一样,也没有搜索引擎会满足现有“黏性”。Google注资迅雷之后,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把Google工具条捆绑到迅雷的安装程序中去……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Google很需要“黏性”——而输入法恰好是一件很“黏人”的东西。首先,它是一个客户端,可以抢占电脑用户的桌面。其次,输入法天生和搜索引擎是一对,正如搜狐的方刚所说,“输入法是什么?输入法就是分词,就是用户体验,就是客户端,就是人工智能,就是搜索,就是社区,就是太多东西了。”


    2、让中国学生可以更好地聆听李开复先生的教诲


   
当然,Google万一真的推出了输入法,那么最明显的收益就是流量上升——而这或许是Google中国团队,或者说李开复先生本人所急需的。虽然,从李
开复先生之前的种种言论和举动来看,其在Google中国的第一步动作是copy一个“微软中国研究院”,然后再着手解决其他问题。不过,现实似乎不太允
许他这么悠闲。身边,王怀南、周韶宁先后离开;耳边,批评质疑之声不断;谁知道李开复先生似乎还能依旧平静……


    在复旦回答学生提问时,李开复先生已经开始“很中国”地加入了口水战。不过,周鸿祎在“两虎相争”时说过,“没有人会被口水淹死“。李开复先生如果还想安安稳稳地进行“公费演讲”,并且顺便写几封公开信的话,还是要拿出让Google总部信服的业绩。


    3、打击一下微软


    也许是Google和百度之间的新闻被炒得太火了,很多人都差点忘了Google的另一大冤家——微软。李开复一手创立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去年推出了“不用键盘的输入法”。这种输入法大幅结合并改进了现有手写输入法和语音输入法,使用户可以一边口述一边手写,由电脑即时综合分析判断,完成快速准确的录入过程,基本实现了“抛弃键盘”的目标。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微软的成功就是Google的失败。


    况且,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Google文件)已经挑战了微软Office在办公领域的统治地位。为什么不更进一步,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呢?


    当然为了Google着想,笔者已经绞尽脑汁,列举了输入法能够为Google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对于像笔者一样的普通用户而言,我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Google输入法呢?

    由于搜狗输入法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上文的分析中,更多的把搜狗输入法作为了一个分析的模版。事实上,搜狗输入法的确有值得Google收入法吸收的优点:通过搜索引擎分析加入新词、热词,优化词频排序,动态升级输入法和词库……


    但是,每个人都能预感到,Google肯定会在里面加入些不同的东西——不然,Google就不能称之为Google了。在明月星光、晨钟暮鼓等Blog以及笔者的脑海中,就有不少的搞怪预测:


    1. 语音录入


    正如上文所叙,微软在这一领域颇有造诣,在Vista中也捆绑了语音录入。不得不承认,从使用效果上来说,并不太理想。不过,联想到李开复先生以语音识别技术起家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Google有能力在这一领域带给我们惊喜——关键要看它愿不愿意了……


    2、自动翻译


    Google的在线翻译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服务,效果比某国产知名软件要好得多。不知道Google有没有兴趣把这一功能引入到输入法中。比如说,输入中文,自动翻译成英文。笑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的确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3、将用户词库保存在服务器端


    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Google文件)给习惯商务办公的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办公环境。如果,Google推出输入法,其实它也可以更进一步,让
用户把词库也搬到Google的服务器上去的。搜狗输入法只考虑了从服务器端到客户端的问题,而在线保存用户词库的创意似乎还没有公司实践过。


    4. 五笔输入法


    对于Google输入法的种种设想,似乎都是从拼音输入的角度考虑的。的确,拼音输入更适宜和搜索引擎结合(拼音搜索的重码率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Google不可能推出五笔输入法。智能五笔发明人陈虎先生在接受IT168专访时提到,智能五笔引入了智能记忆技术(语句提示)和词句库——而这些技术都是可以和搜索引擎的分析结果进行衔接的。也许五笔真的没落了,但是对于资深电脑用户而言,其还是不可或缺的……

    

    Google输入法的魔力何在?虽然目前的输入法已经够多,易用程度已经够好,但正如手机厂商已经林立,大家却一定要看看苹果的iPhone一样,Google的身边总是不缺少眼球聚集。当然,如果Google输入法的事实成立,百度会如何?这同样是一个引发猜测的有趣话题。








谷歌拼音输入法?

   
【编后】关于Google输入法的传言已经很久了,而最新的可靠消息是明天(4月4日)Google拼音输入法将正式亮相。作为拼音输入法阵营的新丁,
Google会有何建树,在编辑部获得的早期版本中似乎还看不出有何端倪,但相信Google的创新理念会给人一些惊喜。有关Google拼音输入法的更
多报道及国产主流拼音输入法的横测文章,IT168将随后发布,敬请关注。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7年4月3日星期二

Google版的iPod nano

Google_iPod.jpg



  Google和Apple果然不止一腿,而是有两腿?看,连Google版iPod nano都出来了。没错,这是iPod
nano的特别版,专为Google而做。不过这并不是愚人节的恶搞。要想获得这个东西,你得帮Google做点事。



  Google的日文blog里放出了上面的图片。即Google会邀请部分用户参与改进Google的有关产品和服务,然后就有机会获得这种奖品。上图中的这个iPod
nano,看起来像是第一名的奖品。



  万能的读者们,能否告诉我这篇日文到底说的是什么吗?先谢了。



  http://googlejapan.blogspot.com/2007/04/google-2-google-ipod-nano.html



  4月3日更新:日文高手终于出现!呼~非常感谢"Hou"、"wayne"、"Yan"等朋友的翻译!



  "wayne"的翻译:



为了庆祝Google
Help Group开始半年多,加入member也超过了400人,推出超越上次(Power
Up)的活动。主奖项抽选一名,奖品是带有GoogleLogo的IPod。次奖也是Google的产品(Google
Goods)。活动内容是问题接力(enquete
rally)。要求在下面列出的5个GoogleHelpGroup中浏览,并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活动到4月份结束,获奖名单将在Group中公布。最后一句日语:说不定Google+iPod就是你的!
意译,其他的应该也没什么有用的信息了。如有错误请指正。




  "Yan"的翻译:



要参加活动好简单~只要回答以下5组问卷就可以了~

google
web search

gmail

google map

google toolbar(IE或FIREFOX任选其一)~

google
destop

如果要参加一等奖(NANO)抽奖~就要答完5组问题~

如果只参加二等奖(GOOGLE
GOODS)抽奖~只需要答其中一组问题~




  已根据各位的翻译,修正了本文部分内容。



  (感谢"Haochi"!)



Powered by ScribeFire.

Google测试新搜索结果页

Google_new_layout_070402.gif



  以上就是读者"kb"昨天寄来的截图,截图显示的是Google最近测试的一种新的搜索结果页面局。在这个新布局里,我们可以看到Google首次把常规结果的第一位与赞助商链接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把相关搜索结果也放在右侧(图中的搜索并无相关结果)。这种布局和上星期所发现的差不多,但感觉也更混乱了,就像是赞助广告已经侵占了常规结果的空间。就用户角度来看,Google最近所测试的这几种新布局都并不是很实用。要使用户改变现有的使用习惯,Google应该拿出更有说服力的布局才行。



Powered by ScribeFire.

SpeedBit:令YouTube在线播放流畅度倍增

speedbit_1.jpg



  这是我一直想找但又找不到的软件。SpeedBit
YouTue视频加速器
是一个可以令YouTube视频的在线播放流畅度加倍的工具,它的工作原理和普通的多线程下载软件一样,即当用户点击YouTube视频播放器后,它就会即时进行多线程缓冲,从而使得YouTube的视频文件预先缓存在本地硬盘上,这样播放就比默认情况下的单线程要流畅得多。SpeedBit就是由网络上久负盛名的下载软件Download
Accelerator Plus的开发者所开发。现在暂时只推出YouTube版,不过他们也打算陆续推出针对Google
Video、MetaCafe等视频网站的加速软件。

  SpeedBit当前只支持Windows系统及IE、FireFox浏览器。和普通软件一样,你要先下载并且安装它:



  http://redir.speedbit.com/redir.asp?ID=7279



  要注意,安装的过程里,默认是连ASK的搜索栏也一起安装的,如果你不想安装,请注意选择。安装的时候,有一步是测试你的网络状况的,也请注意一下,看结果是否成功。安装完SpeedBit会自动生效。SpeedBit起作用时,在屏幕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小窗口。



  在国外,YouTube的播放速度可能很快,但在国内,我们经常会发现YouTube在播放时需要不断地暂停、缓冲,非常烦人。一般情况下,在中国电信ADSL
2Mb的网络条件下,在线播放一段时长多于1分钟的YouTube视频,就会出现暂停的情况。不过SpeedBit能轻易地改变这种状况。我在YouTube上面选择了一段时长为3分多钟的之前没有观看过的视频,发现SpeedBit的加速效果很明显,非常流畅:



speedbit_2.jpg



  当然,即使使用了SpeedBit,有时候也会出现暂停缓冲,这是因为SpeedBit连接不上YouTube的视频服务器。不过这样的情况一般只会持续几秒,然后就可恢复正常。总体而言,比不使用SpeedBit的时候,视频播放要流畅得多。因此如果你是忠实的YouTube
Fans,而平时又觉得YouTube视频播放总是不流畅,那么你就不应该错过SpeedBit。



  差点忘了给个视频大家测试一下了:








  (Thanks Amit!)





Powered by ScribeFire.

Google电视广告细节曝光


Google TV
  上个月我们报道了Google在美国加州试验有线电视广告业务的消息,在当时,相关消息还没有得到Google的正式确认。但它的确是事实,今天Andy
Beal
从Google发过来的邮件里,发现了Google电视广告的相关细节。换言之,Google电视广告和Google的音频广告一样,也是Google正在努力试探的新型广告业务。

  和之前得到的消息差不多,Google证明自己已经选择EchoStar及Astound
Cable作为广告分发伙伴。与AdWords类似,Google电视广告也是全程自动化的,包括广告的策划到广告的上传、发布以及广告效果的报告在内。并且广告商也要通过和AdWords类似的在线界面进行广告竞价。Google声称会利用"set-top-box"(即"机顶盒")技术向广告商提供包括匿名式的机顶盒统计数据在内的报告。



  Google电视广告采用的是比较成熟的CPM(按千次展示计费)模式,广告商可根据受众人群、时间及频道的不同而决定广告投放方式。



  Google早前已经抢先展开了音频广告的测试,接下来我们不妨观察一下Google到底要怎样吃掉电视广告这块540亿美元的大蛋糕。





Powered by ScribeFire.

Google再次更新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新奥尔良图像以辟谣

GE_Katrina.jpg



  在3月30日的GSeeker Reading List里,我们提到近日有不少媒体开始拿Google
Earth/Maps上面的图像说事。媒体关注的焦点是Google
Earth/Maps上面的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新奥尔良的图像至今仍然是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之前的图片,而刚好飓风卡特里娜袭击期间,美国59%的民众觉得布什政府的对受灾地区的救治不力,所以怀疑Google这样做是一心想帮助政府掩盖这个事实。为什么Google要这样做呢?每次面对媒体大规模的质疑,Google总是会在官方blog里做出回应,而不像谷歌。这一次也不例外。

  Google解释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在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新奥尔良地区后,Google马上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以及航天总署一起,把最新的受灾后的图像更新上Google
Earth及Google
Maps,使得民众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底这些地区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一点上,Google做得很好。如果你还记得,Google在06年8月曾获得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所颁发"飓风卡特里娜大奖",得奖理由就是Google
Earth上面的图像及时且有效地帮助了美国空军及相关救援人员的救援工作。为了让更多人及时地了解这些地区的受灾状况,Google还特地在建立了相关的主页(于2005年9月),把爱灾后的图像发布上去供用户直接浏览。很可惜的是,这个网页很快就被大多人遗忘,因为大家最常去的地方还是Google
Earth/Maps。



  到了2006年9月,Google
Earth/Maps又进行了一次常规的图像更新,但那次更新把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新奥尔良地区的图像再次更新成了受灾前的版本。Google解释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最高质量的图像数据。事隔半年后,从上周开始,媒体才开始炒作Google的这个做法,质疑Google的用心。不管怎样,外界的质疑会影响Google的声誉,因此Google在上周日晚上(美国时间)再次作出了图像更新,重新把相关地区的图像变成了受灾后的版本。这些图像拍摄于2006年,来自美国地质勘探局。



  其实如果Google能在Google
Earth/Maps上的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及新奥尔良地区的图像上面加个小小的链接提示,提醒用户如果要了解受灾后的图像,请浏览相关网页,那么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了。不管怎样,Google的这次辟谣行动应该有不错的效果。





Powered by ScribeFire.

全美前20大网站的停机时间:YouTube及Blogger最长

Google_errors_sc.gif



  "Google又打不开了"、"Blogger又出错了"、"YouTube怎么又在维护了"......类似的抱怨一直伴随着Google的成长。没错,Google不但会在中国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常常无法使用,即使是在美国和其它国家,在正常的外部条件下,Google也是会出故障或作定期维护,因此同样会有停机的时候。那么到底Google的停机时间算不算长?有多长呢?

  根据GigaOM的报道,网络监测公司Pingdom最近对全美前20大网站(以Alexa流量统计为根据)进行了停机时间统计。截止于今天,2007年的结果如下:



网站及对应停机时间:



1
yahoo.com 0m

2 google.com 7m

3 myspace.com 1h 0m

4 msn.com 2h 45m

5
ebay.com 6m

6 youtube.com 4h 44m

7 facebook.com 25m

8 wikipedia.org 2h
23m

9 craigslist.org 1h 9m

10 live.com 1h 48m

11 amazon.com 21m

12
blogger.com 4h 47m

13 go.com 8m

14 aol.com 3m

15 microsoft.com
13m

16 cnn.com 22m

17 comcast.net 3m

18 imdb.com 29m

19 flickr.com
30m

20 photobucket.com 1h
23m



  可见YouTube和Blogger的停机时间最长,分别达到了4小时44分钟及4小时47分钟,而Google.com本身的停机时间也达到7分钟。不管是由于故障还是定期维护,对于这些流量如此巨大的网站而言,几分钟尚情有可原,不过几小时就难说得过去。Yahoo.com的运作状况最理想,居然为0分钟。微软的microsoft.com停机时间为13m,而MSN.com则长达2小时45分钟,表现也较差。





Powered by ScribeFire.

Google Earth上体验维多利亚瀑布之壮观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之间,是地球上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尽管Google
Earth在非洲的高清很少,但Google Earth的“Africa Megaflyover”图层中,收藏了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Michael
Fay的航拍作品,维多利亚瀑布便包含其中。





维多利亚瀑布最大落差达2千米之高,每秒有成百上千加仑的水飞流直下。整个河道分别来自非洲
8个不同国家,最终汇聚注入印度洋。摄影师Michael
Fay在日志中提到,他在拍摄瀑布过程中,看到很多游客乘坐轻型飞机或直升机,近距离地欣赏大瀑布。如果我们把Google
Earth图层中“Geographic Web” --> “Panoramio”选中,便可看到游客们在当地拍摄的瀑布壮景。





由此我们更加相信,Google Earth + Panoramio,将给大家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Powered by ScribeFire.

Powered By Blogger

Google Analytics(分析)

关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