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search engines(Get information from Microsoft,Wiki and other technical site)

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Google CEO:将与Apple紧密合作 不会与Yahoo!进行合并

  Google CEO Eric Schmidt一向是媒体追访的焦点,因为这位Google掌门人经常会透露Google的未来发展大计。当然,他通常只是透露一点点而已。在今天于美国旧金山举行的摩根斯坦利技术会议上,Eric就向媒体透露了Google未来的一些方向,包括Google将会与Apple紧密合作、拒绝进行大规模合并以及Google未来的新广告增长点在哪里等等。

  我整理了其中一些要点,列出来以节省大家的阅读时间:

1.Google正和Apple紧密合作。

Eric在去年8月已经加入了Apple董事会,很自然地,他将会大力进Google与Apple之间的合作。Eric拒绝对网上流传得很广的Google将会推出"Google Phone"的消息发表评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否认了该消息,这只是因为Google高层一向都习惯不对传闻进行任何评论。Eric说Google和Apple有着相似的目标和竞争对手,因此Google和Apple将会进行更多的合作。

2.Google不会与Yahoo!等巨头进行合并。

Eric说网络广告业务当前仍然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还远未达到进行合并的成熟时机,因此Google仍然会继续自己开拓相关业务,而不是选择通过和Yahoo!等竞争对手进行大规模的合并。

3.Google Apps收费版将是Google未来的新收入来源之一。

Google只有大概2%~3%的收入是来自销售面向企业的搜索硬件,Google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网络广告。Eric透露,Google未来的新收入来源之一将会是其基于网络的商业软件,比如Google Apps收费版。而Eric更进一步透露,未来Google Apps收费版将会进一步扩展,并且会成为Google真正的新收入来源。

  所以,如果你还在期待Yahoo!与Google合并,那么你很可能会失望了。经过疯狂发布新产品的05及06年,Google现在开始逐渐建立产品的商业模式,Google Apps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我更感兴趣的是,Google Apps未来将会加入怎样的新特性,因为Google已经决意把它做成下一个收入来源了。



Google CEO:我们希望开发出对手无法复制的产品

  Eric又来了。就在本月初,Google CEO Eric Schmidt才向我们透露了Google的不少计划,现在,Eric在接受I-Innovate的采访时,再次回答了一些很有趣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些外界一直想知道答案的问题。Philipp自己也通过I-Innovate向Eric提出了问题(我猜想是关于中国的,下面有详情),并且把采访中的一些内容写成了文字。下面是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问:为什么你每星期都要用两天时间到斯坦福大学讲课?

Eric的回答很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当你正在讲授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总是能学到一些东西。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你总是能学到东西。当你自己正在讲话的时候,你不会学到很多东西。"这也许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Eric能在硅谷纵横这么多年,并且成为令人尊敬的领袖人物,靠的是聆听、谦虚和好学。然而又有多少创业者在拿到风投后,还能记得这些呢?

问:在建设数据中心方面,Google和微软有什么不同?

Eric认为Google在建设数据中心方面走得比微软等竞争对手更远,Google拥有成本最低并且可升级性最高的体系架构。Google希望在创新的过程里,能研发出竞争对手几乎无法复制的产品,因为Google最清楚如何令自己的产品能大规模地执行。Eric的意思是指依靠着优秀的硬件体系,Google能在互联网上大规模地推出新产品,使得全世界的用户都有机会使用,而像微软这样的竞争对手要复制Google的模式或产品,会显得力不从心。

问:现今的最耗费资金的都有哪些地方?

Eric说事实上,所有的资金都用作维持数据中心运作的费用了。具体地说,都花在电脑及网络硬件以及放置它们的建筑物上。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要想成为下一个Google,至少得有:钱,比Google更多的钱。

问:你觉得像Google创始人Larry和Sergey以及YouTube创始人Chad和Steve这样的成功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Eric的回答再次令人深思。他说,企业家最重要的特性是无论你是否允许,他们都会去做某些事。他们被内心的某些东西所推动,而那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这些人将会做出有趣的事情。比如Larry和Sergey、Chad和Steve,当你和他们交谈时,你就会感觉到他们将会获得成功。与他们所拥有的热情和先见之明相比,任何其它因素都只是策略层面的东西而已。

问:谈谈Google在中国作出接受审查的决定吧(我相信这是Philipp最感兴趣的话题:D)

Eric并没有给出和以往不同的回答。他承认Google当初作出这样的决定的确不容易,但同时他现在依然觉得Google的决定是正确的。Google在中国所能做的就是在遵从当地法律的同时,努力与政府进行沟通。Eric说Google在中国有强劲的本地对手,但通过依靠推出丰富的产品及其它努力,Google在中国正逐渐收复失地。但Google是否真的能依靠最近在中国所推出的这几个毫无生气的web1.0时代的产品,就可以收复失地?我还是持怀疑的态度。

  整个采访录音,大家可点此下载。下面是其中一小段采访视频,内容是Eric回答Intel前CEO Andy Grove所提出的关于Google的组织架构的问题:



更多的相关采访视频,大家可关注I-Innovate,这两天内会陆续放出。



微软研究报告指四分之三的Google Blogger链接属于垃圾链接



blogspot_spam.gif

Google所提供的免费blog服务Blogger允许同一帐户自由创建多个blog,这也使得很多有不良目的的人士在Blogger上面进行垃圾营销活动。最常见的就是新建N个blog(称为"splog",即spam blog),然后再在这些blog里插入大量的商业网站链接,再通过人工或软件在各大知名论坛或网站、blog里留言,传播这些链接。我们都知道Blogger是不少spammer的最好,但到底Blogger的spam情况有多严重呢?

微软的一个团队最近和美国加州大学共同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的重点是"search spam"。结果发现,Blogger的spam情况比想像中的严重得多。从上面的统计图表可以看出,Blogger的blogspot.com被作为spam入口的出现次数不但排在首位,并且总数还超过了随后14个域名的数量总和。而微软更是依据这份研究指出(via V.W),blogspot.com上面有77%的链接属于垃圾链接。

整份报告大家可点击这里下载(PDF格式,90KB)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世界上流量最大的blog服务,微软自己的Live Spaces并没有进入spam情况最严重的域名中的前15位。这倒并不是说微软的Live Spaces抗spam能力有多强。我的猜想是由于Live Spaces的文章链接对SEO作用不大,所以spammer都看不上它。相比Blogger上面的包含关键词的链接,下面的Live Spaces文章链接对于吸引点击的作用小很多:

...cns!1p4fsacWot14g47mxMRpf_pw!302.entry


个性化G时代来临!Google已提供主题皮肤功能!



google-ig_skin_logo.gif

  Google搜索首页或个性化主页已经成为你的浏览器默认首页?虽然简洁有简洁的好处,不过时间长了,你可能会觉得Google主页的风格太单调了,有些乏味。为什么Google不允许主页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呢?比如允许用户更换皮肤(skin)。相信这也是很多Google用户一直以来的心声。而现在,继Gtalk插件推出后,另一个好消息来了。

  根据smh的报道,Google将会一改以往的"洁癖"作风,向用户提供选择,允许用户将Google首页实行主性化,包括能换上会随时间和天气的变化而改变的皮肤。这些个性化选项即于本周二(太平洋时间,比北京时间慢16小时)正式推出。

新闻相关网站市场份额统计:Yahoo!再次大胜Google

  我们早在去年,就反复用统计数据说明了在非搜索及网络广告领域,Yahoo!的其它产品几乎完胜Google。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指的是市场份额,并非指产品的功能或设计等细节。SEW的Greg Jarboe也很喜欢拿Yahoo!和Google作比较,为此,他亲自向著名的统计机构Hitwise的研究主管LeeAnn Prescott要了一份关于新闻搜索引擎、财经网站及社会化媒体网站的美国市场份额统计。在Hitwise的这份统计里,我们可以把焦点集中在Yahoo!和Google的同类网站的对比上。

  下面是Hitwise给出的统计结果(2007年1月份):

070319-news.GIF

  在上面这份统计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令人吃惊的数据:

1.Yahoo! Finance的市场份额(29.92%)是Google Finance(0.57%)的52.49倍;
2.Yahoo! News的市场份额(47.35%)是Google News(11.01%)的4.3倍;
3.尽管Technorati处于下风,但它的市场份额只比Google blog搜索少0.02%;
4.Google blog搜索和Technorati的市场份额无法与主流新闻搜索引擎相比;

  整个统计所显示出来的主流趋势是:多数人会首先到有具体内容的新闻网站阅读新闻,比如Yahoo! News等;第二多人选择的是像Digg这样的由用户推荐新闻的社会化媒体网站寻找新闻;最后,只有少数人会选择Google blog搜索等搜索引擎查找新闻。

  Yahoo! Finance虽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比Google Finance更出色的财经网站,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之大还是出人意料,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Yahoo! News和Google News身上。这些都是Yahoo!长年累积下来的足以自豪的资本。没错,Google的触角的确是伸到了几乎每个领域,但也仅此而已,Yahoo!依然是不少领域的绝对老大。


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百度vs腾讯 中国互联网的巅峰对决

百度,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的绝对霸主。
腾讯,中国即时通讯运营商的绝对霸主。
现今,注定他们要成为竞争的对手,因为他们都理解互联网就是生活,他们都想领导大家的生活。
巅峰对决,谁能胜出?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击败了国外的国内的竞争对手;他们的发展都源于国外的创意或者说应用;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把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后面;他们的掌门人都异常的低调,都深刻了解中国网民的需求,都是出自于技术,年龄也相仿。
一个海龟,一个土鳖;一个山西人,一个潮州人,一个把自己公司送上了NASDAQ,一个把自己的公司送上了香港股市。山西人,做生意厉害,无人不知,自古有晋商一派,而如今更是经常演绎山西煤老板的买房买悍马的故事。潮州人,同样做生意厉害,李嘉诚,黄光裕等等知名的杰出的潮系商人代表。
百度的搜索引擎,硬是从google垄断中国的市场中撕裂一个决口,从一个根本无人知道的,仅仅为一些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的小搜索引擎,凭借自己对中文的深刻理解以及自己独到的搜索索引技术,迅速成为中国搜索引擎的领导者,并且绝对的搜索引擎霸主。凭借在网页搜索引擎的成功,相继推出mp3搜索,贴吧,知道,空间等一系列的成品,并且都取得非常不错的发展, mp3搜索的份额几乎达到80%以上的份额,贴吧更是成为中国网民最为喜欢的社区论坛,远远把天涯,mop传统的论坛超越,而知道更是网民必备的生活应用,空间的发展速度也异常迅速。百度的所有的应用,所有的产品都是围绕搜索引擎进行。
腾讯的即时通讯,开始仅仅是抄袭icq产品应用,后不断根据中国网民自己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外观及易用性,在网民及网吧中迅速普及而击败众多的国内国外的即时通讯运营商,成为中国即时通讯的霸主,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并且被老外评为其江湖地位比google在全球搜索引擎的地位还牢固和难于撼动。即时通讯运营的成功,让腾讯赚到了无数的银子,相继推出门户,电子商务,在线游戏,搜索,空间等互联网的应用。门户的流量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门户网站sina,sohu,netease,成为中国门户的事实老大,成功地秘诀仅仅凭借QQ客户端的弹出小窗口,可以想象QQ即时通讯的能量有多大,而这一切仅仅只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而已,而sohu用了n年也没有把以前的门户老大sina超越,硬是在前进的路上又多了一个拦路的竞争对手。还有空间产品qzone,也已经是事实的老大,而并非外界所说的sina才是博客空间类的产品。在线游戏,更是迅速的击败了老牌的在线棋牌类游戏联众。拍拍网更是对常放炮的马云领导的淘宝网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当初马云估计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用大嘴,用公关部打败国际巨头ebay在中国的易趣,而对付拍拍网却失效了。腾讯的实力就是在于对中国用户的理解,只要马化腾只要把时间重心放在拍拍上,淘宝胜算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腾讯的所有应用,产品都是围绕即时通讯进行。
当腾讯借助google提供的技术而建立的站点soso,百度进入空间领域,进入腾讯的qzone领域,双方的较量就开始了。如果仅仅从搜索引擎来较量,soso不可能有机会,soso可以把其他对手拉下马,比如google,yahoo,sogou,但是要把baidu拉下马来,估计没有这个可能。除非他自己研究搜索引擎技术,而不是使用google提供的技术。因为在这场技术较量中,google已经用自己的市场份额下降证明了自己的技术不如baidu。份额的下降并非是goolge失去了低端用户,而是使用google的人慢慢转而使用baidu,因为google的准确率太差了,更新速度太慢了。现今soso使用到了google的技术,胜算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而从百度空间和QQ空间比较,暂时QQ空间遥遥领先于百度空间,而未来的一到两年内难于断定他们之间谁能领先。
QQ空间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并且找到了盈利的模式,已经实现了盈利,并且已经成为腾讯的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百度空间尽管暂时没有庞大的用户群。但百度的搜索优势,还有在百度的各个已经拥有非常大流量的产品都基本实现了和空间的无缝对接。可以看得出来,百度正在空间上努力的下功夫。只有空间才能更加粘住用户,只有把用户给粘住了,未来才可能战无不胜,百度的空间远还没有达到赚钱的时候。
QQ空间的一大优势就是和QQ即时通讯绑定了,只要你有QQ号码,就可以方便的开通QQ空间服务,至于是否舍得钱装扮自己的空间,还有花点Q币种上花花草草,就看每个人的意愿了。开通可以豪不夸张的说相当的方便并且简单,对于不太熟悉互联网的用户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百度空间的优势就是和百度搜索绑定了,百度搜索的流量,在国内所有网站中排名第一,流量更是sina,sohu,netease的和还多。所以也具有非常巨大的流量,并且注册非常简单,只需简单的填写即可完成,并且支持中文用户名,对于一些初级网民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便利。
QQ空间的劣势在哪呢?首先所有的装扮都需要支付一定的Q币,Q币可是真金白银用人民币才能购买的,此也正是QQ盈利模式的成功之处,但对于用户来说就不太利了,此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举措施会让QQ空间损失很多用户,与其赚用户数量,不如赚钱,sina的博客用户量也不少,但没有赚到钱,反而成了个累赘。个人空间,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发挥的空间,而QQ空间由于学习韩国cyworld网站而来,把自己的空间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让个人没有了发挥的空间(不能定义为更宽的),此举完全是个设计上不小的缺陷,现在屏幕越来越大,此种缺陷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越发明显,并且显示大相片的时候是个大麻烦,看不了稍微大点照片,现在很多流行的视频也不容易在QQ空间中插入,或者看到的效果非常非常的小。 老板本的QQ空间所有的模块都固定死了,不能自由挪动,个性定义,也是个大缺憾。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就是要有个性的空间。由于不能挪,宽度,高度不能调,感觉每一个用户模子都差不多,不很具有个性化。后来QQ发现了缺陷不做,把QQ空间升级为4.0的版本,但总体效果没有很大变化,把布局管理引进,并且可以在限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挪动(还是现在在一个宽度内,不能自由发挥),或许考虑到对现有现金流的贡献及现在庞大的使用用户,想做大胆的改进,那是不太现实的,正因如此,给了对手无限的机会,其中之一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51.com的发展,硬是在QQ空间眼皮底下发展起来,并且大有要和QQ空间争霸的意思。但51.com也有其弱点,只要QQ空间稍微动动神,51.com就不会有很好的生存空间。
而如果QQ空间对51.com坐视不管,则很可能危险到到其霸主地位,他们的用户太相似了。并且51.com现在号称自己有5000万的注册用户了,尽管和QQ的5亿还是小了点,但和QQ空间应该差不多一个数量级别了。51.com现在推的web版本的即时通讯工具,任其发展也会威胁到QQ的地位,而msn,lava-lava,uc这种,qq可以在3年内豪不理会他们。
QQ空间还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几乎没有那个搜索引擎能够对其数据进行索引,不能索引而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大的降低了被别人访问的可能,现在互联网的入口基本上还是从搜索开始。如果QQ空间可以搜索,可以想象会给QQ带来多大的流量,浪费啊浪费!不能索引和其结构先天性不足也有关系。只要懂javascript程序的人,就可以寻根挖底,几乎所有的操作都是一堆js代码完成,但代码有大约上万行,可以想象写此的人多厉害,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互联网需要分享,传播。js架起来的,搜索引擎是难于为其进行梳理的。 QQ在短时间内会改变这个结构吗,估计不会,因为QQ空间是他的赚钱法宝之一,换谁来都不会轻易和赚钱故意不去,但当对手义无返顾采取更优秀的方式表现时,并且这个对手是baidu.com的时候,约摸估计QQ空间会去考虑变化了,不然到后面想变都来不及了,因为那时用户都被别人圈走了。
百度的空间劣势又在哪里呢? 最大的劣势就是不应该单单用一种模式来设计其个人空间的模版,而应该考虑更加简单的设计方式。试想除了做程序并且和互联网相关的程序还有美工可能会懂什么是样式,什么是css懂之外,还有哪些人知道?百度在这一点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如此一来,不容易让其空间迅速传播。并且会让对互联网不熟悉望而生畏。尽管其中的css自编写功能,确实可以让很多用户可以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的个性,让自己与众不同,但这种人不会很多。强大的时候带来了巨复杂,和QQ空间的简单比起来,百度应该向QQ空间学习。惟有简单容易使用,才能获得更多的用户,才有更多的用户为你宣传。为何空间这一点上没有继承搜索,贴吧,知道,mp3搜索等应用呢?或许百度内部正在秘密开发吧。 百度的大部分用户都是不知道样式的,懂样式技术,程序技术的基本都用google去了,他们说google才是他们想要的,实际baidu早已做的比google出色,只是他们不原意承认罢了。所以样式,在百度,是个极大的门槛。或许百度发现了这么一点,所以推出了许多傻瓜模版,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百度空间还有一个弱点,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为其带来现金流,需要不断的支出现金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如果一个产品在长时间都不能有现金来产生维持其运转,那么用户量就是系统的累赘,但短期内还是累赘越多越好。
两相比较,难于分出胜负。

图解Google心愿名单:Google Drive

感谢每个在Google心愿名单帖子上发言的人.下面我用图示来解释其中的一个心愿.本帖所有的屏幕截图都是假的,所有描述都是虚构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Google Drive是什么?


Google
Drive(不要跟Google现有的代号为“鸭嘴兽”的内部Gdrive项目混淆了,)是一个网络应用,允许Google的用户——那些有Google
帐户的人——储存文件,并可以从任何地方获取.让我们先给新用户100GB,只是想有些像Gmail发布时的那种轰动效应(而且跟Gmail一样,
Google Drive应该也会在测试阶段采用邀请制).


这项服务的其它潜在的名字有:Gdrive、Google Files、Gfiles、Google Store、Google Zone、Google Data、Gvault、G:、或者 Google Storage.


主屏幕







用你的Google帐户(跟Gmail的用户名和密码一样)登录到Google Drive以后,你会在左侧看到一个文件夹列表,在右侧看到文件列表,上下分别是搜索框和广告.


文件夹系统





Google
Drive能够重新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概念,但会给网络带来一场变革.不需要在这里重新发明一下车轮,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个界面,因此他们
将会很容易理解这个新工具的概念.你可以展开和收缩文件夹,打开一个文件夹和它的内容,还可以上传新的东西,并在线浏览(或者下载后离线浏览).


文件夹有三种安全设置:向世界分享(人头图标)、隐私(钥匙图标)、和向被邀请的朋友分享(人头+钥匙图标).在默认设置下,所有东西都是隐私的,因此只能通过你的Google帐户访问到.(当有人盗取了你的密码,你会比以前有更大麻烦!)





另外,还有一个Google系统文件夹的区域.那不是被用户创建的,而是由Google来自
动填充.例如,当你有一个Blogspot博客并写了一片新日志,一个新的子文件夹会被添加到你的“Google
services/Blogger/”目录里.这个新文件夹包含了这篇新日志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对Picasa网络相册(Picasa到那个时候可能会被
叫做“Photos”)或Gmail等等也是一样.届时你就能够备份你所有的Google数据——或者部分数据——通过点击在任何打开的文件夹下的“下载
文件夹”链接.当然,你还可以搜索储存在你所使用的所有Google网络应用里的数据.


要注意的是Google系统文件夹本身不能被编辑——内容和安全设置都不行——并且在里面的文件会自动地被链接到你在其它地方的Google数据.因此当你编辑了一片就日志以后,在这个文件夹里的对应内容也会改变.还有,Google系统文件夹将会占用你的100GB免费空间,因此其它的Google服务将不会再有它自己的储存限制……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用55GB来存储Gmail数据,只要在Google Drive上有55GB的剩余空间.


管理文件





当你打开一个文件夹的时候,会有一个包含至少10个文件的列表出现在眼前.你可以选择一堆文件然后执行一些操作,比如删除、复制、移动等等.你还可以给文件加星标来更好地记住它们,或者是加标签,像“工作”、“娱乐”、“骑马”之类的关键词.


当你点击一个文件的时候,会出现几个选项,如:

  • 在线查看这个文件,例如一个Word文档可以在Google文件中打开(这项操作会打开一个新窗口,如果这个文件夹是公开的话,还会有一个跟别人分享的永久链接——对了,新的窗口也会有广告)

  • 把文件下载到本地PC


如果文件类型是图片,当你点击这个文件的时候会马上出现这个图片的大图(另外,图片在文件预览中会有一个缩略图).其它类型的文件或许也可以直接预览,比如文本、MP3、WMV、XLS、PDF或者富文本.


文件的其它信息可能也可以看到,像大小(KB)、Google的病毒检查状态,如果是共享文件,还会有一个“查看次数”统计和文档的反向链接.


Google系统文件(也就是储存在其它Google应用上的东西)还有一个特殊模式:当你点击Google系统文件的时候,你会看到文档的源文件,比如在Gmail帐户中的一个Email,或者Blogger博客里的某篇日志的编辑模式.

搜索数据





在Google
Drive顶部的搜索功能,很引人注目,因为它不仅能找到你上传的任何文件(在短短几秒钟内),还可以搜索你现有的Google数据.如果你在Orkut
里建了一个档案,你的档案和你的朋友的名字都能被找到.当你在Gmail里写了一封Email,也同样能被找到.还有你的Google
Base数据、搜索历史(如果开启了的话),博客日志、电子表格、你上传到YouTube上的视频的评论、Gtalk聊天记录、应用在个性化主页上的小工
具、你在别人的Blogspot博客上的评论(如果你发表评论的时候Google帐户处于登录状态)、Google
Checkout的付款历史和详情,等等.


在另一方面,高级搜索选项允许你去指定具体想找什么.你可以搜索最近修改过的文档,或者只搜索非Google系统文件,或者只搜索图片,或者只搜索你分享的东西,等等.


顺便说一句,由于Google的自我审查功能,在中国的用户将不能够在Google
Drive里搜索特定的敏感词汇,像“×权”或者“××功”(包含这些关键词的文件也不能被储存在drive.google.cn上).Google将会
争辩说审查Google
Drive违背了他们的使命,但不给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提供存储服务是更严重的事.其它国家可能也有类似的选项内建在Google
Drive里,取决于什么是违法的或者在当地不受欢迎的.


上传文件和备份





无论何时你打开一个文件夹,都会在下面看到一个“上传”按钮.你能够通过点击它来选择一个本
地PC上的文件并上传,比如一个PDF文档.可能还会有输入过滤器,过滤所有储存在外部网站上的文件.此外,Google会提供给你一个同步工具——独立
的,或者作为Google桌面套件的以部分——因此你能够选择将文件夹的创建/更新自动化.


你不仅能上传文件,当然还可以下载.当你点了“下载”以后,一个ZIP文件下载进程会被初始
化.这个ZIP会包含在一个特定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以及子文件夹、子文件).例如,现在备份你所有的Gmail邮件就像备份Blogspot博客一样容
易了,因为你不用再去学习具体的备份过程.而且因为
“Google服务”就是里面的一个文件夹,所以你基本上可以通过一次点击来备份你的整个Google OS.另外,使用Google
Drive同步工具,你可以把这个过程自动化(比如,把同步工具设成每24个小时下载/上传你的数据——当然是在你开机的时候).


现在,备份功能不只是一个让人们使用Google Drive的有吸引力的功能.突然间,所有Google连接的应用对用户来说都会变得更有价值,因为封闭的东西更少了.讽刺的是,这个交叉集成服务涉嫌“Google垄断”,因为人们可能会这样说:



“我想开我的第一个博客,我该用哪个呢?Blogspot还是TypePad?”


“TypePad有更酷的功能,但你最好还是用Blogspot……因为它集成在Google Drive里.”



我没有在这里说TypePad比Blogspot更好还是更差,但你明白我的意思——当Google Drive真正发布的时候,所有其它网络应用竞争者突然都有了跟Google OS“不兼容的文件格式”,这让他们的服务更没用了!


相关广告





我们不能期望Google
Drive把那些存储空间和服务白白送人,对吧?广告将会成为Google在这项服务中挣多少钱的关键.跟传统的广告条不同的是,这些广告将会跟你正在看
的文件和文件夹相关.如果你的文件叫做“my-web-host-terms-of-service.txt”,那么下面的广告可能会是“$1.99域名
注册”.


就像在Gmail身上发生过的一样,一些人会误解这项功能,并且很害怕:“Google是怎
么知道我的隐私文件的内容的?”答案是你向Google
Drive上传任何东西,它当然都会被放到Google的服务器上,因此从技术上讲,每个有接入权的Google员工都能够看你的文件.在另一方面,
Google的动机不是检视你,而是从你身上挣钱,而且他们的广告投放完全是自动的,所以没什么可怕的,倘若你信任Google的话……还有倘若你信任你
的ZF的话,因为他们可能会要求Google在背地里提供你的隐私数据(比如美国).


集成到其它Google应用中


Google
Drive扩展了drive.google.com(不管子域名将会是什么)这一网站的范围.因为现在,无论何时你向Google上传东西——比如点击
Gmail里的“添加附件”——你都会有两个选择……从本地磁盘上传还是从Google Drive上传.也就是说当你在Google
Drive上存了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在多种Google产品中调用它.


从Google
Dirve“上传”东西的好处是那个文件已经在Google服务器上了,你不用再等待上传的过程.如果你以前把一个视频上传到了Google
Video上,那再往YouTube上传的时候只要一秒钟就能完成(因为你可以通过Google
Drive接入到Google系统文件).Google只要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处理一下本地资源就行了,你不用发送任何数据……只要你在Google
OS上.


原文:Illustrated Google Wishlist: Google Drive







powered by performancing firefox

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Adobe Apollo:网络程序桌面运行

Apollo”(阿波罗)是Adobe正在开发的一种跨系统开发环境(SDK)和运行环境(Runtime),可以让利用Flash、Flex、HTML、JavaScript、Ajax、WPE/E等开发的“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RIA)走向桌面,直接在本地创建、部署和运行

今天,Adobe终于推出了的Apollo第一个Alpha测试版本,预计夏天发布Beta测试版,下半年发布1.0正式版。业界普遍认为,Adobe Apollo是2007年最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技术之一。

有了Apollo平台,各种重要的网络应用程序就能提供离线操作、反应迅捷的桌面(单机)版本,可以具备本地程序的交互特性,诸如拖拽支持、剪贴板应用、桌面和系统快捷方式等等,而且可以像普通程序那样独立运行,无需再依赖其他程序或外壳,就像安装了Flash Player就可以运行任何基于Flash的网络动画一样。

Apollo程序融合了网络程序与本地程序的优点,比如网络的连通性、富媒体内容、较低的开发难度、广阔的应用范围和程序交互性、本地资源访问、个性化设定、强大的功能、丰富的交互体验等等。很多开发者都已经注意到了Apollo的动向,比如eBay就正在实验eBay拍卖的桌面版本

Apollo Alpha版包括一个开发套装SDK和一个运行环境Runtime,前者面向开发人员,用于构建Apollo程序,后者面向普通用户,用于运行Apollo程序。此外Adobe还在Adobe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文档、开发视频、程序样例等资源。

Adobe Apollo目前支持Windows XP SP2、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Mac OS X 10.4,稍后还会支持Linux。本月底即将发布的Creative Suite 3也将支持创建Apollo内容。

Adobe Apollo项目主页:http://labs.adobe.com/technologies/apollo/

点击进入Adobe Apollo Runtime Alpha下载页面

点击进入Adobe Apollo SDK Alpha下载页面

Adobe Apollo:网络程序桌面运行

Adobe Apollo:网络程序桌面运行

Adobe Apollo:网络程序桌面运行

Adobe Apollo:网络程序桌面运行

Adobe Apollo:网络程序桌面运行

Adobe Apollo:网络程序桌面运行

艾瑞:Google投资迅雷 有效整合双方用户资源

  2007年1月5日,Google与迅雷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该合作将对今年中国搜索引擎以及下载工
具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原因何在?2006年11月,Google和迅雷不重复的独立用户总数达到8435万,占网民的比重达到64%.但是两者的用户重合
率仅有36%.如此高的网民普及率以及较低的用户重合度为Google和迅雷新用户的开拓提供了新机遇。以上是从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网民行为
研究产品——iUserTracker获取的数据。根据该产品,2006年11月Google网站的用户为5747万人,而使用迅雷下载软件的用户为
5392万。







2006年11月Google与迅雷的各自覆盖用户数


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不同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非常明显。例如此次Google对迅雷的投资,以及之前TOM在线和eBay成立合资公司。类似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实际是否可以达到“1+1





powered by performancing firefox

如果还不知道就去code.google.com看一看吧

也许不应该惊讶,很多人不知道code.google.com,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清楚Google已经为开源做了许多事;很多人不知道
code.google.com,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清楚Google已经发布了许多相当不错的开源项目。所以如果你还不知道,就去
code.google.com看一看吧,如果你已经知道了,也可以再去瞄一眼,因为新鲜的东东总是不断被发布出来。



http://code.google.com/



介绍三件最值得介绍的吧:



1、还有一周,2007年度的Google Summer of Code报名就要截止了,有激情参与世界知名的开源项目,有信心凭自己的努力赚回全部大学学费的学生们赶紧报名参加呀——



http://code.google.com/soc/



Google
will provide a stipend of 5000 USD per accepted student developer, of
which 4500 USD goes to the student and 500 USD goes to the mentoring
organization.




2、以前中国人民最关注的Google开源项目大概是Google Web Toolkit:



http://code.google.com/webtoolkit/



我猜今后的热门会变成Guice,一个比Spring轻一些,简单一些,也有趣一些的依赖注入框架:



http://code.google.com/p/google-guice/



Guice的入门文档写得也非常地道,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从工厂模式,到依赖注入,再到基于Java 5新特性的依赖注入的导览式介绍:



http://docs.google.com/Doc?id=dd2fhx4z_5df5hw8



大家还是自己读吧,我只在这里贴一个足以展示Guice基本特性的Client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rivate final Service service;



@Inject

public Client(Service service) {

this.service = service;

}



public void go() {

service.go();

}

}




3、有一个藏得比较隐蔽,但确实非常有用的小项目叫Breakpad:



http://code.google.com/p/google-breakpad/




果你开发了一个需要发布到用户电脑上的客户端小程序,你当然不会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中包含符号表之类的调试信息,你当然也不想麻烦你的用户在程序崩溃时把
计算机抱来给你检修——但你却一定想知道,万一你的程序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崩溃,该如何了解崩溃那一刻程序的状态,特别是对程序调试至关重要的堆栈状态呢?




试Breakpad吧,无论你的程序运行在Windows平台,Mac OS
X平台还是Linux平台,Breakpad都可以帮你截获程序崩溃那一刹那的重要信息。利用Breakpad,你可以在程序中加入自己的灾难响应装置,
就像为程序加装安全气囊。你可以获取程序崩溃时可能为后期调试提供帮助的所有重要信息。你还可以在自己的灾难响应代码中把这些重要信息发回给自己,然后利
用符号分析和调试工具,在不需要接触用户环境的情况下找到程序的错误原因。



此外,读Breakpad的源代码也非常有用,因为
Breakpad在程序崩溃时做了许多和异常处理、堆栈分析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可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里面隐藏了许多与操作系统、进程模型、可执行程序
格式及加载等底层技术相关的细节……而且,因为Breakpad是跨平台的,你还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平台在这些底层技术上的明显差异。



推荐Breakpad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和其他几位中国工程师也参与其中(大家可以在项目成员中看到我的Google账号),这可是Google中国对开源领域的贡献之一哦!



先到这里吧,以后有空再详细介绍,大家有空常去http://code.google.com/





/>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532461





powered by performancing firefox

最有价值的在线服务网站

时代变了,事儿没谱了,天闹气儿了,阳春三月居然也普降暴雪了……不过还有个事儿,我倒是看准了,那就是现在大家的生活和办公再也离不开互联网了!还请记住,这不是某一个地区,而是全球性的!

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大家日常使用的软件正越来越多的开始融入互联网功能。以往,我们喜欢先用各种本地软件处理数据,而后通过Internet进行传送。但这种模式在现儿今的互联网上早已过时,新一代更快速、更省事儿的Web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可以直接在Web上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最经典、也最常见的例子就是 Gmail这样的在线邮局,它似乎比一些传统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还快、还稳定。如果你还没有搭上这班互联网应用的快车,那就赶紧来看看我们为大家精选的 这些Web服务站点新生代,它们能够提供从即时通讯到办公制表等各式各样的功能,而且其中一些站点的小插件也有着很贴心的用途,保你在几分钟后就成为新时 代互联网在线应用的百事通。

养成网上写作的习惯:在线文字处理

Google、Thinkfree和Zoho都提供了在线办公套件,它们更具特色,且非常有创意。

Google收购了Writely后,推出了基于Ajax技术的Google Docs。这个扩展在线文字处理程序还提供了制表功能,可以生成Google自有格式的文档和表格。在Ajax技术下,Web页面具有实时交互功能,意味 着当你进行数据修改时就可实时显示,而无需刷新页面。而且目前也只有Google Docs支持多人同时编辑同一文件。

Zoho也推出了基于Ajax技术的在线办公套件,可以制表和文档处理但需登录后使用。Zoho宣称之后会将这些在线工具整合成一个叫ZohoX的套件,并且对个人用户免费发布。

这些在线文字处理站点的功能都很强大,可惜只能将使用它们生成的文件保存在站点的服务器上。 使用它们都不能即时备份文件,而且不能另存在第三方的电脑或服务器上。否则会引发著作版权上的法律诉讼。如果你想要另存一个副本在本地硬盘上,这些Web 服务就立刻终止,甚至你的宽带连接会被自动断开。

Zoho Write:功能丰富,兼容性好,整合紧密!

http://writer.zoho.com/jsp/home.jsp


它提供了一个可隐藏的文档列表,可以分类为私人、共享和公用,而且还提供了模板。跟 Google Docs和Thinkfree一样,Zoho Writer可以将文件直接发布到播客上,还可以保存和导出多种格式的文本文档,比如微软的Word文档和HTML格式。而且它还可以作为插件跟微软的 Word很好地整合,你可以将Word中的内容直接保存到Zoho帐号中。

它在多种文本格式下都提供了大多数常用的文档处理功能,从多项撤消到查找/替换,几乎是应有 尽有。你也可以编辑HTML文档,只是这一功能是隐藏的,不过你可以在其搜索栏中搜索到这一功能。Zoho还可以在单一窗口中通过Tab键切换,来处理多 种格式的文档。你还可以在文档中插入Zoho生成的表格,当你修改文本中的内容时,表格也会随之自动修改。Zoho也推出了免费的可以运行在个人小型服务 器上的版本,但使用人数不能超过10个人。它可以大大减轻服务器负担,对敏感商业文件也能提供更严密的保护。

Google Docs:界面清爽、简洁,擅长翻译,协同性好!

http://docs.google.com/


Google的文档和制表界面非常简洁,蓝白相间的设计,在文本窗口上只有一排按钮。它的强 项在于自动翻译(可以用Wi-Ki风格来比较译文),并且可以轻松保存HTML源代码。你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电子邮件上传文档,即便你与同事操作系统不同 都可以共同打开同一文档进行编辑,其中任何一人进行修改,另外一方都能即时看到结果。

它虽然拥有常用的文档处理功能,但没有内置文本搜索工具和查找替换功能。当你打开多个文档 时,它们只能分别显示在多个窗口中,而不能以单页面多标签页的方式显示。可笑的是,Google Docs、Spreadsheets和Zoho的拼写检查功能都无法正确识别其母公司名字。

Thinkfree: 拥有Word般的功能,酷似传统的桌面程序,令你更亲切!

http://www.thinkfree.com/


Thinkfree是一款基于Java的文档编辑器,设计上酷似传统的多功能桌面应用程序, 让你感觉非常亲切。这个编辑器拥有微软Word的几乎所有常见功能,比如页眉、页脚、自动纠错等。但同样是由于它必须依附在一个大型Java程序上运行, 因此启动它得花30秒左右的时间。而且跟Google Docs和Zoho Writer不一样,Thinkfree没提供打开多个文档和实时协同编辑文档的功能。

基于Web的表格功能对比

站点

常用功能简述

突出优点

综合评荐

Google Docs and Spreadsheets

实时协同编辑、每一表格最多支持20页、无模板。

可即时存储文档

启动和运行速度以及即时存储速度掩盖了其没有模板的缺点。实时协同编辑功能对商业用户很实用 。

Zoho Sheet

文档共享,每个表格支持101页、内置4个表格模板。

可列出所有表格,并可以快速调整。

控制按钮一目了然、响应速度快、按键设置直观、共享设置(可设置让其他人只能读取文档中图表的特定部分)方便大家一起编辑文档。

ThinkFree

文件共享、每个表格支持101页、内置14个表格模板。

基于Java的强大编辑模式不亚于甚至有超过Excel的感觉。

其Java的客户端软件,功能强大,同时也意味着大部分功能由本地机器实现而不是通过Web页面执行。一些功能要通过插件实现,基于Java则让其启动和运行速度很慢。


把收藏夹也放到网上:在线书签管理

现在可以将你的浏览器书签存储到网上了,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你在什么地方的电脑上登录这些 在线书签站点,都可以浏览自己的收藏站点了。你再也无需像以前那样打开自己的邮箱点击保存在里面的收藏链接。网络社区的兴起推动了在线收藏夹的应用,它甚 至可以让你跟朋友、同事或者其他陌生人共享书签。

天天网摘: 简单易用,嵌入浏览器。

http://www.365key.com/

使用365Key-天天网摘在线收藏,首先要免费注册,然后要下载一个插件,这是个 JavaScript代码写成的注册表文件。将其导入注册表后,浏览器链接栏上就有了一个“提交天天网摘”收藏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就可以把正在浏览的页面 保存到你自己的网页存档中。在点击保存之前,你还可以选择是否加上你对该网页的评述和分类等内容。

和讯网摘:功能丰富、支持分级、个性化属性等设置。

http://bookmark.hexun.com/

同样的,和讯网摘也需要你进行注册并安装其插件。这样,在你的IE或基于IE的遨游浏览器的 右键菜单中就会自动增加一项名为“添加到我的和讯网摘”的按钮。使用时,只要你在想收藏的网页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添加到我的和讯网摘”即 可。所收藏的页面都保存在网站服务器上,这样你至少永远不用担心因为重装系统或其他软硬件故障而导致收藏夹丢失。你可以从任何一台能上网的机器访问网摘中 收藏的页面和站点,也可以跟朋友共享自己的网摘了。

你还可在页面中的超链接上点击鼠标右键,进行网摘的收藏操作。这个时候收藏的是链接的网页。点击收藏后,可以在弹出的窗口中设置标签、摘要、评论等选项,这样可让日后的检索变得方便。标签是收藏操时为所保存的网页添加的关键词,它还带着社会化的属性,方便与其他人分享。


将“钥匙”交给网上管家:在线密码托管

现在上网需要的密码越来越多了,很多人怕麻烦都使用同一密码或把密码保存在一个加密文件中。其实这些作法都很危险,因此而被窃取密码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件也屡见不鲜。现在我们可以把密码保存在一些专业的密码托管网站上,这样既能在需要时快速读取也能有序地进行管理。

密码盒子:功能丰富实用,支持多账户管理、快速登录。

http://passbox.cn/

PassBox(密码盒子)向你提供免费的在线密码存储服务。只要注册登录它的页面就能存储 邮箱、论坛、博客等个人帐号密码。现在起你只需要记忆它的登录密码,就可以管理手头众多的密码了。PassBox还设有每日媒体头条、网址收藏、通讯录及 记事本等功能。记事本是PassBox内置的日志存储工具,通过它可以记录自己的工作安排、读书笔记等。

密码盒子支持多帐户管理,每用户大约可存储一百份帐户信息记录,可非常方便地一键登录目标页 面。而且帐户自动登录支持验证码技术,在点击帐户的自动登录键后,系统会自动获取远程站点的即时验证码,待用户手动填入后,即可登录到目标的站点。密码盒 子内置了206个站点自动帐户登录支持。用户只需在添加帐户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创建自动帐户,点击“登录”就会直接跳转到你的当前帐户所属的目标网 页,比如各大电子邮箱或各大论坛。

马背网:专业水准,提供本地、移动乃至企业级密码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http://www.passbay.com/

马背网的在线密码托管相当专业,除此外还提供了可安装在本地使用的密码管理软件 (Passbay软件),再到密码管理的移动解决方案PassbayPSA,以及到针对企业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系统PassbaySign- OnManager。可谓非常完整的一套密码管理和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Passbay将你的所有密码通过256位的河豚算法加密存储在Passbay服务器数据库 内,在你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登录时它都能防止键盘记录木马。而在传送登录数据时,其内存的存活期也极短,以避免跟踪,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登录信息的安全。 有些网站基于安全原因会采用特殊方式来实现用户验证,例如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就不支持Passbay的在线自动登录服务。这时就需要安装免费的 Passbay Client密码管理软件或PSA个人安全助理来实现登录。Passbay Client把所有密码保存在本地计算机进行管理,还支持各种本地程序的密码管理,Passbay PSA个人安全助理则是面向对安全有较高要求的用户,可将各种敏感信息存放在移动设备上随身携带,并且提供数字证书、电子通讯簿以及随身收藏夹、随身加密 区等功能。

豌豆网:自身具有较高的安全机制,重视市场推广。

http://www.onedoor.cn/

onedoor的中文谐音就是豌豆。在其首页注册后,你还必须到注册邮箱进行激活,才能正常 登录到豌豆网,设计上相对要安全一些。这个邮箱地址用来登录、找回豌豆网的登录密码及保存在豌豆网上的帐户数据。豌豆网使用软/硬一体防火墙、高强度加密 算法以及多个备份服务器来保证大家的密码安全。

豌豆网的推广力度也相当值得一提!相对于其他密码托管网站,豌豆网为了激励广大用户体验豌豆网,特别推出了积分制度。注册、登录、成功邀请朋友反馈意见都能获得积分。根据积分的高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抽奖活动,积分越高,得到的礼品价值就会越高!



网上直聊更畅通:在线即时通讯

现在,大家只要通过一些网站或页面的在线即时通讯工具就可以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进行通讯了, 而无需任何下载、安装软件的烦劳。特别是在流氓软件肆虐的当口,这种绿色方式更成时尚。而且这些在线即时通讯页面还支持多种IM软件的登录,一个页面即可 同时登录多个IM软件,无需逐一开启它们了。

Meebo:界面美观、功能丰富,同时支持多种IM软件。

http://wwwl.meebo.com/index-zh-CN.html

最好的基于Web的即时通讯服务,你可以用它来同时登录AIM、Google的GTalk、ICQ、Jabber、MSN和Yahoo通。任何人注册后都可以存储登录信息和密码在上面,下次登录时页面就自动帮你登录你所有的即时通讯软件。

Meebo的界面非常美观,可以让你在一个浏览器窗口里面运行多个即时通讯软件,更可将多个 即时通讯软件的好友在一个弹出窗口中交谈。在单一窗口模式下,联系人列表附在浏览器右边。你可以在浏览器中调整窗口大小或最小化。Meebo支持更改默认 字体格式、保存聊天记录、发送表情等功能。

接下来轮到了安全性,很遗憾Meebo在这方面还没有特别下功夫。你一定不想与第三方共享你的密码吧?由于Meebo对通讯内容没有加密,所以你通过无线上网时最好不要谈论敏感私秘话题。只要你不讨论公司的高级机密,它是运行多个即时通讯软件的不错选择。

KoolIM:测试阶段,支持IM消息弹出窗口。

http://www.koolim.com/

KoolIM为你登录的每个即时通讯软件和每个对话打开一个新的浏览器窗口。有人给你发送信 息时,它会像一般的IM软件一样弹出一个对话窗口。然而KoolIM现在还是测试版,缺乏诸如聊天记录等基本功能,接收信息时也不能显示时间,更无法给好 友选择头像。它的安全性也跟Meebo差不多。

Web邮件服务比较

站点

常用功能简述

突出优点

综合评荐

Yahoo Mail Beta

1GB存储空间

支持手机访问

在同一面板中可以轻松在多个邮件中切换

跟传统的邮件收发程序类似,让你可以按邮件的时间和发送者分类,能够自定义联系人信息和分类邮件规则,也支持键盘热键。功能强大,界面美观,但比Gmail速度慢。

Windows Live Mail Beta

2GB存储空间

支持手机访问

在有钓鱼邮件时上方会有反钓鱼按钮,可阻止陌生人的邮件。

拼写检查、肤表、多帐户发送接收仍有问题,但支持拖曳操作。广告条和日历很难看。

Gmail

2.6GB存储空间

支持手机访问

可以播放MP3附件,并可在页面中打开附件中的Excel表格。

速度如闪电般迅速,可以在线跟Gmail用户聊天,跟Google的日历整合得很好。但在一个窗口中打开多个邮件和过滤邮件操作不方便,而且右键菜单操作麻烦。

AOL Mail

2GB存储空间

不支持手机访问

可得到99个邀请。

可对邮件进行拖曳操作,交互式菜单也很易用。但不能对邮件分类,无热键且速度慢,点击邮件后居然在新建窗口中打开。


梅义


出游服务在网间:出行旅行站点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到了异地旅游当然要品尝下当地的名特美食了,不然旅游就少了不少乐趣。怎样在出行前或出行中一网打尽当地美食,并将你的行程打理得更妥当呢?在下面的网站就能找到答案。

中国美食网:吸取了Web2.0精髓,提供成熟的社区网络功能,地图详尽。

http://food.poco.cn/

顾名思义,通过中国美食网可以搜索到全国各地的美食。它的界面非常美观,主色采用暖色调更让人食欲大开。

它的社区网络功能也很成熟。其“网友推荐美食”图文并茂,活色生香。推荐美食附有菜品或餐厅 照片,让你对美食及用餐环境了然于胸。而且网友对菜品的介绍和服用后的感受也描述都很详尽。点击文字后可以看到全文和众食客的回复,以及餐厅的详细地址, 订座电话等详情。当然你还可以对其投票,回复时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作为头像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你体验后还可对它推荐的餐厅打分,也可以通过它的社区网络 跟美食爱好者聚会。

此外,其地图也非常详尽,市区的宾馆一目了然。可通过多项标准对其评级。大家可以根据地域和爱好建立群组,而且还提供了个人空间和相册功能。最后这里还提供了很多相关美食和时尚电子杂志下载,让你物质、精神双丰收。

e龙旅行网:国内最著名的出行服务先锋,完成的出行助力服务。

http://www.elong.com/

国内最早提供在线酒店和机票预订的站点。你可以预订国内外大多数知名城市的酒店,可根据你要 到达的商业区或行政区来搜索酒店。而且搜索条件很精确,填入入住和离开时间,房间数和人数,价格和挂牌星级就能搜索出很多符合你条件的酒店。还能搜索一些 经济型和公寓式的酒店。当你对目的地所在辖区的具体名称不清楚时,可以根据景区名称如武夷山,或附近标志性物如某某电视塔进行搜索。

而且e龙还提供了各大城市打折商户的名录,甚至包括这些目录的Excel表格下载。而且注册成为e龙会员后,每一次预订都能获取积分,一定积分又可以获取超值礼品和e龙产品。其电子地图和天气预报能让你轻松制定出行时间和路线。

快乐e行:优惠活动丰富,手机支持强悍。

http://union.etpass.com/



网上有难不发愁:在线答疑服务

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了难题,经常不知道该问谁?即便是上网查询,也不知道在什么网页或论坛上才能得到答案。现在你的这些问题可以让答疑网站给你答案。这些网站会在短时间内给你多种解决方案。帮你尽扫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大事小情。

百度知道:用户多、信息全,具备积分激励机制。

http://zhidao.baidu.com/

百度知道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你在提出问题后如果想迅速得到答案,还可以设置悬赏 分,让你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悬赏分越高,受关注度也越高。当某些提问属于你个人隐私的时候,你可以设定匿名提问,以在问题页面上隐藏你的用户名, 取而代之显示的将会是匿名二字。每个用户都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积分、等级和头衔。百度知道还为大家订做了五套角色系列,可在注册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色。通过问答问题等操作会不断增加积分,同时你的等级和头衔也会随积分不断晋升。

雅虎知识堂:问题答复快,准确度高,管理功能突出。

http://ks.cn.yahoo.com/

Yahoo的答疑站点Yahoo Answers现在是发展得最好的,你只要有Yahoo通行证就可以提出任何问题以及回答问题。从主题公园到印度税收,各个科目的问题都能得到答案。它的 积分系统会在你提问时扣分,回答问题时加分。你提问后的得到答案的速度很快,而且都很精准。你也可以点选分类进行浏览,或者在页面上瞧瞧其他雅虎的网友在 搜什么,看看最被火热搜索和发问的主题是不是你感兴趣的。

雅虎知识堂的“我的档案”功能,里面有你发问及回答的全部记录,还有你自己的知识贡献。让你 统一管理问答数据,还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分类及问题列入追踪,以方便日后查找。 知识堂是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服务和互助知识平台,让你可以轻松地与网友做问答的互动,集结众人的经验与专长,在问与答的讨论之间,让你找到满意的答案并增 长知识。



日程安排网上作:在线日历定制

通过这些页面你可以轻松制订时刻表,在查看自己的日历的同时查看朋友和家人的日程,不让你拉 下重要约会和事件。还可以让你在百无聊赖的周末帮你搜索哪些酒吧有乐队演出,或什么地方可以看歌剧。可以添加、保存在其他日历应用程序中的活动到这些网站 页面中,还可以添加你在网上搜索到并感兴趣的活动到日历中,以提醒你准时参加。

Yahoo的Upcoming.org:日程安排、提醒功能都很方便,能自动锁定你的当前位置。

http://upcoming.org/

Yahoo的Upcoming.org是一个社区型的在线日历站点,除了能列出你计划表的所有事件外,还可帮你搜索画展等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之后你可以将这些活动添加到你的日历中,到时候Upcoming站点会弹出文本消息框或发送电子邮件提醒你。

你点击其他用户名字后则可以查看其计划表中的事件。如果其安排的活动你也感兴趣,大家可以邀 约后一同前往。但它搜索同一事件的能力(例如找某一演出的时间),比下面的Zvents要弱。但它的页面会自动侦测你的IP地址,并识别你所在的城市。在 搜索栏中的默认城市就是你所在城市,不用像其他站点那样得在长长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自己所在城市。

Zvents: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搜索引擎更便捷,搜索内容丰富。

http://www.zvents.com/

Zvents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提供搜索引擎功能,对关键字的搜索很不错。输入时间(比如:本周末)以及休闲项目名称就会搜索出本周末的很多相关活动和派对,而且还内置了Google地图以方便你落实地点。

只需点击一下就能把搜索出的结果添加到日历的计划表中,还可添加到AOL、Google、 Outlook和Yahoo的日历中。你还可以把好友添加到群体日历中,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活动,还可以轻松地把活动事件添加到播客中。Zvents搜索到 的结果比其他站点多,需要注意的是,它在很多城市的搜索来源于用户提交的资料和评论。

Google日历:更熟悉的界面,更强大的邀约功能,尤为适合商业应用。

http://www.google.com/calendar

Google在线日历服务采用了AJax技术,从界面上看很像Outlook。Gmail的用户无需注册就可以使用其所有功能。

Google日历可以安排管理你的日程并与朋友共享活动,以及与家人协调日程。对日历中的事 件你可以设置自动活动提醒包括手机短信提醒,也可以利用内置搜索工具即时找到日历中的内容。还可以创建邀请、发送提醒及跟踪回复。机构团体还可以对活动进 行宣传。你可以按日、按周或按月查看日历,可轻松掌控生活中的各种重要事项如生日、聚会、球赛、会议等等。

使用Google日历的共享功能与公司同事分享日程安排,这样他们就再也不会忘记会议时间了。它还可创建活动邀请,并发送邮件给朋友,朋友即使不使用Google日历也能接收邀请。



网上工作更有调理:在线工作清单

这些新型的网站会根据你设定的时间,以多种形式来提示你下一步的工作行程和进度,避免你总是在被繁忙的工作闹得焦头烂额。

Rememberthemilk:界面简洁、功能丰富,是工作任务进程管理的好助手。

http://www.rememberthemilk.com/

它的界面简洁美观,会在主页以Tab页的形式制定各种工作任务清单,还可使用地图来查看任务 实施地点。 相对来说,它的功能应该是最完善、最丰富的。尽管其他的一些在线工作清单比如http://hiveminder.com/splash/,也有群体任务 表和RSS订阅功能,可将任务表以电子邮件发送,但只能以每天一封邮件的形式提醒你。虽然也可拖曳操作,但无法根据你操作系统的语言来设定时间和日期。而 http://www.tadalist.com/虽然能以复选框建立多个任务表,也能向其他人公开任务表,但不能发送提示。而http: //www.backpackit.com/则可以建立五个共享页面创建任务表,有记事本和Wi-Ki风格的共享文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文本信息发送十 个提示,但仍不如Rememberthemilk来得完善。

[Box网上工作更有调理:在线工作清单]

基于Web的日历站点比较

这些站点的功能的确很有用,它们能让你不遗忘约会、重要事件,并可跟工作组中的同事共享,还可以发送提醒短信到你手机。

站点

常用功能简述

突出优点

综合评荐

30Boxes

有私人、共享和工作组事件功能。提供RSS源订阅、电子邮件和短信通知。

可从多个站点自动下载数据。

不能拖曳操作,对事件注释后可跟社区网络共享。界面最美观,点击日期可轻松添加事件和地图到约会事务中。

Google Calendar

有私人、共享和工作组事件功能。提供RSS源订阅、电子邮件和短信通知。

在一个页面中通过复选框可显示或隐藏多个日历表。

与桌面插件整合很好,在Gmail发来提示邮件时能自动侦测。当添加事件时可设置回复。界面可按颜色分类为假日,工作和个人事务栏。Gmail用户的最佳选择。

Yahoo Calendar

有私人、共享和工作组事件功能。无RSS源订阅。支持电子邮件、Yahoo通和短信通知。

跟其他人共享时可查看起日历表。

虽然界面不行,但可与Outlook和一些Palm程序同步,整合了Yahoo Mail发送邀请,事件设置选项丰富。预置了旅行、会议等28个类别。

Spongecell

有私人、共享和工作组事件功能,支持电子邮件通知。

能用简易的拖曳操作设置时间表。

可在事件中加入地图、URL和图片。也可将其嵌入到任何Web页面,可通过电子邮件加入事件但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Windows Live Mail Calendar

有私人、共享和工作组事件功能,支持电子邮件通知。

可以通过向导简化操作。

无法自动提示收到提醒邮件,广告条占了太多空间,发送邀请时不能访问邮件联系人列表。



梅义

网上视频更多彩:视频集合站点

虽然Youtube是最富盛名的视频共享站点,但也还有很多其他的站点提供了不错的短片,而且可以对你喜欢的视频收藏和分类存放。

Tvmofile:视频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支持RSS订阅和在线录视频。

http://tv.mofile.com/cn/index/main.do

tvmofile支持RSS订阅,能用摄像头在线录视频,以方便你与广大网友共享。可以在上 面制作视频贺卡,而且还提供了不少背景和特效的模版。最新推出了播放列表功能,用户可以将组织好的视频,做成自己的节目单与网友共享。站点与用户的互动很 积极,举办了网络主播选拔大赛等活动。但按钮太多,广告太多,略显杂乱,如果其界面再简洁一点就好了。由于是mofile的内容服务之一,注册后会顺带拥 有免费的网络硬盘空间。

六间房:界面简洁、视频分类细致,支持点播单功能。

http://www.6rooms.com/

界面简洁明了,点击“看过的节目”可以看到之前观看的视频历史纪录,当然也可以点击“清空浏 览历史”来保护自己隐私。其对视频的分类很细致,可以通过“最新节目”、“最常播放”、“最多评论”、“最多收藏”、“最高评分”等类别来观看流行节目。 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组与同好交流。如果视频节目太多看不过来,可以点击视频缩略图上的+号,把节目暂存在点播单上,就不用下次再来搜索 观看了。

我乐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视频分享平台,特有“乱弹”随机推荐功能。

http://www.56.com/

目前的视频共享网站的确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得总有让人不知道该看哪个为好的感觉。点击我 乐网的“乱弹”按钮就会随机帮你弹出窗口,向你推荐一些精彩的网友翻唱视频。虽然我乐网是全国最大的免费视频分享平台,但对视频的分类做得不够细致。在其 首页居然没有分类关键字的链接,必须得进入频道后选择。

此外,以获取境外风险投资而闻名的土豆网(http: //www.tudou.com/index.php)和以曝光娱乐圈猛料丑闻闻名的优酷网(http://www.yoqoo.com/)也都是值得大 家一看的网站。更多的信息,大家可以登录PC World中国网(www.pcworld.com.cn)进行察看或在社区里与我们进行交流。



网上的OS更时髦:Web操作系统

Web操作系统的诞生最早是为了能够在服务器端运行各种软件。虽然它的功能、编码和框架还都处于初级阶段,但却已昭示了在线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跟其他在线服务一样的是,这些Web操作系统都要安装后使用。

YouOS:测试阶段,界面简陋,第三方支持软件较多。

https://www.youos.com/

处于测试版阶段,以浏览器窗口操作。用户可以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创建一个文档,然后回家继续编辑。支持RSS功能,内建任天堂模拟器,可方便地和好友共享音乐、文档。有超过268款由YouOS用户自己编写的程序可供选择.




2007年3月18日星期日

把你的Google Talk贴到各种网页里去


Google Talk近日推出了一项新服务Google Talk Gadget(不知道中文名会不会译为Google Talk小玩意儿)。利用这个服务,你可以把Google Talk贴到任意您可以编辑内容的网页,比如博客、个人网站、个性主页等里面,实现真正的Google Talk在线聊天。

所谓“真正”,是因为之前Google已经在Gmail里加入了chat功能,可以直接在Gmail邮箱里与Google Talk上的好友聊天。

各大即时通讯软件先后推出了在线版,他们运作的諓各有不同。QQ、MSN、雅虎通、POPO等属于一类,它们配有一个固定的网址,用浏览器打开 后,就可以登录聊天。另外一类采用嵌入代码的方式,支持在任何网页上运行,只需把一些固定的代码加到网页里,就能与好友聊天,这类的代表主要有 gabbly、imhaha等。Google Talk新推出的这项服务显然是属于后者。

不多说了,下面请随小编来了解如何把你的Google Talk嵌到网页里去。先来看看使用了Google Talk Gadget后的在线版Google Talk:

上图是在小编在Google个性化主页里放置Google Talk Gadget后的效果。从Google网站开通这项服务后,Google会自动把相应代码加到你的Google个性主页中。开通地址:http://www.google.com/ig/add?moduleurl=googletalk.xml

这是Google Talk在线版的聊天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单机Google Talk一样,具有语音聊天、Gmail邮箱入口等常用功能。

点击Add,可以添加好友。

这是新添加的好友。

小编平时不用Google Talk,上面的好友比较少,哈哈。

在使用Google Talk Gadget之前,您必须安装最新的Adobe Flash控件。没有没关系,Google Talk Gadget会提示您安装,只需按提示的步骤操作就行了。

在Google Talk区域点击右键,可以看到它带有Flash的相关提示。点击“设置...”,可以对Google Talk进行简单配置。

如图,您可以对麦克风、语机、存储等项目进行设置。从软件设计来看,Google预留了关于视频设置的部分,可能打算让用户在这里也能使用视频聊天功能。

下面我们看如何获得相应的代码,把Google Talk加到你想加的网页里。

点这里打开获取代码的页面。

点击放大此图片

可以在这里对将要显示到网页上的Google Talk作一些配置,如大小、显示名称、边框颜色等。如图,小设置的大小是200x200,再加上个醒目的红色边框。

配置完成后,点击"Get the Code",即可生成一串代码,把它拷到你编辑的网页里适当位置即可。

点击放大此图片

下图是小编在一个html文件里加上这段代码后本地浏览的效果。

问题与总结:

经过简单试用,我们发现Google Talk Gadget有几个问题:一、只支持英文;二、无法发送消息(一个巨大的Bug,没有任何消息发送按钮,试了很多快捷键也不起作用,始终没法把消息送出 去,倒是好友在输入的时候,会看到提示说对方正在输入消息,输入完成后也会有相应提示);三、最终显示效果有乱码(见上图)。

Google这次似乎发力不够猛,做的东西不怎么好用。除了和Flash拉上关系,其它功能真的比不上gabbly之类。革命远未成功,Google还需努力啊!


Powered By Blogger

Google Analytics(分析)

关注者